全球主机交流论坛备用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全球云38元起免备案V2EX搬瓦工VPS
SEO查询超级PING网站测速
Virmach特价鸡乌云漏洞吾爱破解
查看: 12|回复: 0

适老化改造,一场粤北村庄里的“共创”试验

[复制链接]

25

主题

96

回帖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0417
重阳节前,广东省韶关市新龙村开展了一场有关乡村适老化改造的共创营。在一周里,数位来自设计、社工、建筑等领域的年轻人扎根乡村,为新龙村提供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已是新龙村的第二次改造活动。2022年夏,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韶基会”)在新龙村为25户家庭贫困的高龄独居老人进行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作为一个水库移民村的新龙村,基建优于同类自然村;多家公益组织曾入驻村庄,培育村民观念。
村子集合了老人、资方、社工、施工方等要素。一定程度上,这里是一个拥有“理想条件”的试验田。基于农村土地,却也暴露了城市适老化改造中存在的同类矛盾。
上海自2012年起开展困难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到2020年底已完成8300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国适老化改造的普及速度仍然很慢。今年3月,记者在撰写《让房子“适老”》(点击跳转文章)时发现,难以“标准化”是卡住全国适老化改造普及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矛盾,共创营中营员们和村民深度交流,试图从这个“试验田”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躲起来的需求
共创营第二天,天空下着濛濛细雨。新龙村本地社工潘华雄的母亲带着营员来到村里的几处候车亭。岭南空气潮湿,路面滑溜溜的。候车亭地面上的红砖被湿气侵蚀,长满青苔。
潘母向年轻人提出自己对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候车亭能增加遮雨棚、地砖材料能更加防滑。

潘母(左)带着营员到候车亭实地考察。朱雅文/摄
营员杰丽(化名)在一旁耐心地询问潘母几处候车亭日常使用频率如何。她的邻居在一旁悄声对杰丽说:“心真大,有了这么多,还在不停地提需求。”
邻居代表了村里绝大部分老人长期以来的心态:有需求,却不愿提。
杰丽对此深有感触。今年过年的时候,杰丽去惠州农村看望外婆,开始关注农村的适老化环境。她发现,外婆所在的村里有一棵种在高台上的樟树,树下有两条长凳,老人经常聚在树下聊天。但从地面到树下,需要爬几乎高过膝盖的台阶,十分不便。“所以你会看到,老人大多都是直接坐在台阶上,这样最方便。”
当杰丽询问外婆,居家或出行是否有困难时,外婆的回答永远是:“不要在我身上浪费钱”。
曾到访村里的营员敏锐地感受到了老人的变化。一年前的夏天,潘华雄带营员挨家入户调研,询问老人的改造需求。他感到此前村里老人的生活状态可以用“将就”来形容。
新龙村是韶关市丹霞山西边的水库移民村。1968年,村民从100多公里外的**源瑶族自治县龙南镇搬迁到此。最早移民时建造的房屋十分破旧,村民们观念是只需要有个住的地方就行;20年前建房子时,流行把连卫生间建在室外,屋内也没设置通风系统;老人们传承老一辈勤俭的生活状态,东西不舍得扔,堆放在家挤占空间,家成为仓库。
入户调研时,营员们发现,绝大多数老人在既定的物理空间内生活许久,“将就”了大半辈子,只要日子过得去,并不会主动产生“适老化改造”的需求。

第一次居家适老化改造,营员入户调研。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乡约在地”
也因此许多老人拒绝改造。潘华雄只好耐心劝说。
他提起,2018年返乡照顾患病的父亲,家里房子是两层楼的自建房,父亲住一楼,身体日渐虚弱,下蹲困难,便在一楼蹲厕旁安装了一个扶手,还买了一个方便坐厕的凳子。那时他还不是很理解“适老化改造”是什么意思。入户调研后,他才意识到,这些就是适老化改造。
老人们慢慢开始吐露。一位老人家中的厨房是孩子为他盖的。由于两人之间身高有差异,老人觉得现有的灶台太高了;有人觉得久蹲不便,想把蹲厕改成坐厕;有人想把在室外的卫生间搬进室内,并加装热水器;还有人想把宅子院落里的台阶改成缓坡……
“老人的需求,在青年人装修房子的时候是被弱化的。”潘华雄说。有些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老人串门时看到别人家改造得不错,意识到自己也老了,会产生改造的需求。
有需求,却不愿说,背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在潘华雄看来,“现在家庭都以小孩子为主,老人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或者说,“自己对居住空间没有决定权”。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直接向村委或村干部提出想法或需求。借入户调研的契机,他们的需求才有被听到的突破口。
对于乡村适老化公共空间的改造,是新龙村在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后的第二环,主要是为了提高老人从家门口到关键社交活动目的地这段路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从而让更多老人放心地走出家门,丰富社交活动。
共创营第二天晚上,三个小组相聚,分享各自的观察。其中一个小组走访了一位老先生。一年前他能走到院门外,与外界沟通,半年前就只能从屋门走到院门,现在是连院门都走不到了,只能走到大门。
儿子为其准备了电动轮椅,沿路扶手也安全完备,甚至从屋门到大门的距离还不及从大门到院门的距离。但不管营员如何询问其对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得到的答案都是“不需要”,他永远地将自己“锁”在了屋内。
“他最大的障碍是心理障碍,他害怕露天环境,害怕摔倒,害怕小辈因花费时间照顾他而责备他。”营员认为,这部分老人心里还有更多社会性的考量。
MJJ,你的签名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球主机交流论坛备用站

GMT+8, 2025-4-20 01:02 , Processed in 0.04757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